導讀:近年來,干細胞療法在抑郁癥治療領域展現(xiàn)出巨大潛力,通過促進神經(jīng)元再生、調節(jié)神經(jīng)遞質平衡及改善大腦微環(huán)境,為患者提供了一種創(chuàng)新的治療選擇。初步研究表明,干細胞移植能顯著提升患者的情緒狀態(tài),減輕抑郁癥狀,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實現(xiàn)長期緩解,為抑郁癥的治療開辟了全新路徑。
你知道嗎?全球有大約3.5億抑郁癥患者,也就是平均每20個人中就有1個“隱藏”的抑郁癥患者。
更令人震驚的是,在龐大數(shù)據(jù)背后,卻只有不到一半患者接受正規(guī)有效治療,其中能夠痊愈的更是少數(shù),大多數(shù)人都在不斷復發(fā)與治療中隱忍的生活。
在治療方面,我國抑郁癥患者的整體診斷率較低,且以藥物治療為主,確診患者得到充分治療的比例僅為0.5%。并且由于抑郁癥發(fā)病機制異常復雜,生物學機制尚不明確,所以臨床上抑郁癥的治療受到阻礙,藥物也只能暫緩癥狀,想要完全康復,依然是個世界性難題。
干細胞治療抑郁癥:2019-2024年臨床研究進展
早有學者認為,情緒低落會導致血清素下降,引起干細胞功能受損,從而使得細胞的正常修復和再生受到抑制,影響身體免疫功能,這是科學家首次從科學角度證實了人類情緒與干細胞生長之間的聯(lián)系。
而這也為干細胞治療抑郁癥、焦慮癥等情緒性疾病提供了新的策略。
2019年干細胞治療抑郁癥的臨床案例
2019年12月15日,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科研實驗中心在《中國病理生理雜志》上發(fā)表了一篇關于‘加味丹梔逍遙散聯(lián)合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中風后抑郁癥的臨床觀察’的研究成果。【1】
本次研究納入了中風后抑郁癥患者6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
經(jīng)過8周的治療,觀察組展現(xiàn)出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療效:
- 總有效率顯著提升:觀察組總有效率比對照組有明顯提高。
- 抑郁癥狀顯著減輕:觀察組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抑郁癥狀得到有效控制。
- 炎癥標志物顯著下降:觀察組血清中的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1β(IL-1β)和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炎癥反應得到緩解。
- 神經(jīng)遞質和生長因子提升:觀察組血清5-羥色胺(5-HT)、去甲腎上腺素(NE)和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BDNF)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神經(jīng)功能和情緒調節(jié)機制得到改善。
結論:加味丹梔逍遙散聯(lián)合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中風后抑郁癥療效較好,其機制可能與加味丹桅逍遙散聯(lián)合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抗炎、增加單胺類神經(jīng)遞質釋放、刺激腦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的分泌有關。
2020年干細胞治療抑郁癥的臨床案例
2020年12月17日,在《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刊登的’干細胞在治療抑郁癥中的作用’一文表明:干細胞移植的干預方式在腦疾病中有潛在的抗抑郁作用。【2】
研究者認為:已發(fā)現(xiàn)患有嚴重抑郁患者的海馬體較小,且抑郁癥患者的某些腦區(qū)神經(jīng)細胞總體積較正常人減少。而干細胞可誘導分化為宿主所需的細胞,因此利用干細胞的可塑性誘導新細胞生成,再運輸至細胞死亡或喪生其生理功能的特定區(qū)域以逆轉這一狀態(tài),可從根本上改善疾病的進展。
2021年干細胞治療抑郁癥的臨床案例
2021年12月10日,廣州市新甡命科技有限公司申請到了一項關于‘一種神經(jīng)干細胞滴鼻劑、其制備方法及其用途’的專利。【3】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神經(jīng)干細胞滴鼻劑、其制備方法及其用途,包括神經(jīng)干細胞外泌體凍干粉、表面活性劑、穩(wěn)定劑和滲透壓調節(jié)劑;所述表面活性劑為卵磷脂;所述穩(wěn)定劑為油酸;所述滲透壓調節(jié)劑為甘油。本發(fā)明以動員機體的內源性神經(jīng)干細胞,治療腦神經(jīng)損傷,包括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抑郁癥。
專利類型:發(fā)明專利
申請/專利號:CN202111113013.6
申請日期:2021年9月18日
公開/公告號:CN113768955A
公開/公告日:2021年12月10日
2022年干細胞治療抑郁癥的臨床案例
2022年10月18日,湖南中南大學湘雅口腔醫(yī)院申請到了一項關于‘間充質干細胞在制備治療抑郁癥的藥物中的應用’的專利。【4】
本申請屬于干細胞領域,具體涉及間充質干細胞在制備治療抑郁癥的藥物中的應用。所述間充質干細胞例如是牙髓的間充質干細胞,例如是人脫落乳牙牙髓干細胞。
專利類型:發(fā)明專利
申請/專利號:CN202210509140.6
申請日期:2022年5月10日
公開/公告號:CN115192609A
公開/公告日:2022年10月18日
主分類號:A61K35/28(2015.01)(含有其有不明結構的原材料或其反應產物的醫(yī)用配制品)
分類號:A61K35/28(2015.01)(含有其有不明結構的原材料或其反應產物的醫(yī)用配制品)A61P25/24(2006.01)(治療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的藥物)A61K35/28(含有其有不明結構的原材料或其反應產物的醫(yī)用配制品)A61P25/24(治療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的藥物)
2023年干細胞治療抑郁癥的臨床案例
2023年4月4日,印度新德里賈米亞·哈姆達德大學在期刊《印度血液學和輸血雜志》上發(fā)表了一篇關于‘造血干細胞移植對白血病患者抑郁行為、認知和生活質量的短期影響’的臨床研究成果。【5】
這項前瞻性觀察研究納入了60名患者。本研究使用患者健康問卷 (PHQ-9) 量表評估抑郁。
研究發(fā)現(xiàn),在TP2時,EORTC QLQ C30評分的PHQ-9、MOCA、功能量表和整體健康與生活質量量表均有顯著改善,而EORTC QLQ C30評分的癥狀量表則顯著下降。
研究結果表明,造血干細胞移植能夠減少患者的抑郁行為、認知和生活質量均有所緩解。
2024年干細胞治療抑郁癥的臨床案例
2024年6月13日,德克薩斯大學休斯頓健康科學中心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的最大臨床試驗注冊庫clinicaltrials.gov網(wǎng)站上注冊了一項關于‘輔助同種異體間充質干細胞治療難治性雙相抑郁癥’的臨床招募研究。
MSC將在患者入組后一周內作為單劑量輸注。 治療試驗持續(xù)八周。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員還將在第 26 周使用神經(jīng)認知和臨床電池評估患者。 在此期間,不允許更換精神科藥物。
目的:該臨床試驗是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旨在研究TAU輔助間充質干細胞與生理鹽水溶液相比對 難治性雙相抑郁癥患者(TRBD)患者的療效和耐受性。
試驗注冊號:NCT03522545
2024年10月21日,德克薩斯大學里奧格蘭德河谷分校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的最大臨床試驗注冊庫clinicaltrials.gov網(wǎng)站上注冊了一項關于‘同種異體人間充質干細胞輸注與安慰劑在酒精使用障礙和重度抑郁癥中的療效’的臨床招募研究。
這是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在患有酒精使用障礙和重度抑郁癥 (AUD-MD) 的受試者中研究同種異體人間充質干細胞。 80名重度抑郁癥受試者將被隨機分配 (1:1) 接受積極治療與安慰劑組,每周隨訪12周,然后每3個月隨訪一次,持續(xù)12個月。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酒精使用障礙和重度抑郁癥 (AUD-MD) 受試者使用干細胞的研究治療的安全性。
試驗注冊號:NCT03265808
干細胞治療抑郁癥臨床研究進展
截止2024年10月24日,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的最大臨床試驗注冊庫clinicaltrials.gov網(wǎng)站上注冊的有關干細胞治療抑郁癥的臨床研究項目有32項,已完成的有21項。
結論
總而言之,研究表明,干細胞在治療抑郁癥上前景廣闊,有望成為治療抑郁癥的醫(yī)學發(fā)展新途徑,不過未來仍然需要開展更多的研究來克服其中的挑戰(zhàn),包括干細胞的長期效果等方面。隨著進一步的研究和臨床試驗,我們有望看到干細胞治療在抑郁癥領域帶來了的更多成果與希望。
相關閱讀:了解更多關于干細胞治療抑郁癥的新聞資訊!
【1】陳曉輝,王國強,尚立芝,等.加味丹梔逍遙散聯(lián)合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中風后抑郁癥的臨床觀察[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19,35(12):2274-2279.
【2】蔣如如,李欣,哈小琴.干細胞在治療抑郁癥中的作用[J].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2020,33(12):1450-1453+1459.DOI:10.13200/j.cnki.cjb.003231.
【3】廣州市新甡命科技有限公司. 一種神經(jīng)干細胞滴鼻劑、其制備方法及其用途:CN202111113013.6[P]. 2021-12-10.
【4】湖南中南大學湘雅口腔醫(yī)院. 間充質干細胞在制備治療抑郁癥的藥物中的應用:CN202210509140.6[P]. 2022-10-18.
【5】Joshi, R., Garg, A., Khan, Z. et al. Short-Term Impact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on Depressive Behavior, Cogni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Leukemia Patients. Indian J Hematol Blood Transfus 40, 83–90 (2024). https://doi.org/10.1007/s12288-023-01653-2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yè)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fā)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y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yè)建議。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杭吉干細胞科技內容團隊,歡迎個人轉發(fā)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jīng)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轉載授權請在網(wǎng)站后臺下方留言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