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性麻痹 (CP) 是一種由發(fā)育中的大腦非進行性損傷引起的運動和姿勢障礙綜合征。它通常伴有相關的障礙,例如認知困難、聽力或視力障礙以及癲癇。因此,CP被認為是兒童期殘疾的主要原因。
據報道,腦癱的總體患病率為每1000名活產兒2.11人。因此,CP由于其對人口質量的影響以及對相關家庭和財政資源的沉重負擔,已成為全球范圍內日益嚴重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盡管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但已確定多種危險因素有助于早期診斷腦癱,包括新生兒腦病、宮內感染、早產、先天性異常和胎兒炎癥反應異常。此外,建議新生兒磁共振成像 (MRI) 作為CP診斷的敏感和預測工具。通常,由于腦癱的復雜臨床表現(xiàn),治療策略需要多學科合作。
目前的支持治療依賴于神經營養(yǎng)藥物、骨科手術、康復和高壓氧治療。然而,治療效果有限,因為沒有一種治療針對腦損傷。因此,需要新的治療選擇來進一步促進患者的身體機能和生活質量。
最近,干細胞干預揭示了針對治愈的治療策略。與其他類型的干細胞相比,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 (hUC-MSCs) 因其易于獲得、低免疫原性和免疫抑制潛力而具有吸引力。在一系列動物模型研究中,在hUC -MSC移植后檢測到功能改善和腦損傷減輕。在臨床病例報告中,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和骨髓單核細胞移植后,粗大運動和認知功能得到了改善。
此外,在回顧性隊列分析中,人類胚胎干細胞治療后粗大運動功能分類評分顯著提高。盡管這些研究顯示了初步的益處,但在隨機臨床試驗中需要進一步的治療證據來進行系統(tǒng)評估。
迄今為止,已在ClinicalTrials.gov上注冊了29個臨床試驗,用于干細胞治療腦癱。在四項試驗中給予患者 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需要更多的安全和治療證據來填補從長凳到床邊的空白。
干細胞治療40例腦癱患者中的臨床研究
關于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 (hUC-MSCs) 對腦癱的益處的臨床證據仍然有限,有時尚無定論。我們進行了一項隨機試驗,以評估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與腦癱患者康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符合條件的患者被分配到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組和對照組。除了康復之外,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組的患者還接受了四次靜脈輸注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而對照組則接受了安慰劑。在12個月的隨訪階段收集不良事件 (AE) 用于安全性評估。主要終點被評估為日常生活活動 (ADL)、綜合功能評估 (CFA) 和粗大運動功能測量 (GMFM) 量表。此外,通過18F-FDG-PET/CT檢測腦代謝活性,探討其治療作用的可能機制。使用SPSS 20.0版通過ANOVA分析主要終點數(shù)據。
結果
招募和患者特征
從2014年8月8日至2016年12月31日,總共招募了40名患者,而1名患者在沒有任何治療的情況下撤回了知情同意書并失訪(圖2)。因此,39名患者完成了所有研究評估。最后一名患者的最后一次就診于2018年2月完成。
關于基線患者的人口統(tǒng)計數(shù)據,組間未發(fā)現(xiàn)顯著差異。特別是,早產和低出生體重被認為是這些患者CP的高危因素。此外,通過MRI的圖像特征對患者的特征進行分類。在MRI結果中未觀察到各組之間的顯著差異(表2)。
安全評估
為了評估治療的安全性,對AE發(fā)生率進行了分析,發(fā)現(xiàn)組間沒有顯著差異。顯然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見(占病例的61.54%)。腹瀉(38.46%)和發(fā)燒(28.21%)是其他高發(fā)主訴(表3)。
AE的嚴重程度為輕度或中度。未觀察到嚴重不良事件 (SAE)。特別是,對治療后24小時內發(fā)生的病例進行了密切跟蹤,以確定移植物排斥反應。3例發(fā)熱被認為與研究干預有關,原因是移植后24小時內發(fā)病。在這些病例中,溫度低于38.5°C,所有患者在支持治療后2天內全部康復。
臨床療效評估
主要終點是通過一系列可測量尺度的基線分數(shù)變化來評估的?;€時ADL、CFA和GMFM-88評分在各組之間沒有顯著差異。根據重復測量的雙向ANOVA,兩組的所有功能評估的量表得分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雖然在每個時間點進行了進一步比較,但在末次給藥后3、6和12個月,hUC-MSC組的ADL評分有較大改善(P <0.05,表4)。同樣,hUC-MSC組在3個月和6個月時CFA評分的改善更為顯著(P<0.05),盡管在最后一次給藥后12個月未能達到統(tǒng)計學上的顯著差異。然而,直到hUC-MSC移植后6個月才觀察到GMFM評分的更大改善(圖3)。
表4:計劃訪問時的分數(shù)變化與組間基線的比較
在預定時間點相對于基線的改進以平均值±SEM表示,并在組間進行比較(*P<0.05,通過重復測量的雙向方差分析)。ADL,日常生活活動;CFA,綜合功能評估;GMFM,粗大運動功能測量腦代謝變化
PET/CT檢測18F-FDG的SUV,探索局部腦糖代謝。作為一項可選評估,由對照組8名患者和hUC-MSC組5名患者完成。在最后一次訪問時測量大腦區(qū)域的平均SUV,并與個體的基線水平進行比較。結果,在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后,3名患者的所有大腦區(qū)域的SUV均增加了50%以上(表中的11、12和13號患者) 表5和圖4)。此外,在對照組中未觀察到顯著變化。
表5:最后一次給藥后12個月數(shù)據與基線數(shù)據的SUV比較
討論
我們的臨床研究結果表明,在CP兒童康復的基礎上,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顯著增強了粗大運動和認知功能。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在臨床研究中具有治療腦癱的潛力。在幾個關于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伴隨或不伴隨康復的病例報告中提出了有希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數(shù)據。
關于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腦癱的安全性,治療后12個月顯示出良好的結果。AE發(fā)生率組間無顯著差異。在整個研究期間未觀察到SAE。
關于治療效果,我們的ADL、CFA和GMFM評估數(shù)據表明,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對粗大運動和認知功能的康復治療效果顯著增強。這一發(fā)現(xiàn)與UCB輸血研究中的結果一致。我們還注意到,在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移植后,改善在6個月時達到頂峰并持續(xù)長達12個月。
根據臨床前研究的證據,持久的積極影響可歸因于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的旁分泌作用。人們普遍認為,治療效果與治療窗、移植途徑和劑量密切相關。建議在出生后72小時內對缺氧缺血性腦病嬰兒進行細胞治療的治療窗口。
結論
我們的臨床資料表明,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聯(lián)合康復治療對改善腦癱患兒的粗大運動和綜合功能是安全有效的。腦代謝活動的恢復可能對腦癱患者腦功能的改善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中的治療窗、輸血途徑和劑量具有相當?shù)呐R床應用參考價值。
參考資料:Gu J, Huang L, Zhang C, Wang Y, Zhang R, Tu Z, Wang H, Zhou X, Xiao Z, Liu Z, Hu X, Ke Z, Wang D, Liu L. Therapeutic evidence of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cerebral pals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Stem Cell Res Ther. 2020 Feb 3;11(1):43. doi: 10.1186/s13287-019-1545-x. PMID: 32014055; PMCID: PMC6998370.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yè)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fā)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y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yè)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lián)系我。